当前位置:才高八斗>历史军事>三国风云录> 第21章 士族袁绍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1章 士族袁绍(1 / 2)

在介绍袁绍哥俩之前,还是看看士族是个什么玩意儿。原谅我用了腾飞老师大作的名字,自然不是抄袭,只是觉得这几个字太传神了,而且符合我对于“士族”的定义。

那么好,看看这个玩意儿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
众所周知,秦灭六国,统一全国之后,设立的是“中央集权制”也就是“郡县制”这和战国时期有什么不同吗?有。

战国时期的制度是“封建制”,它的意思就是“封土建国”亦即,划定一些土地给你,你就是这个地方的王,而你的领属地就是“国”。但是这些“王”还是“天子”的下属,关系有些乱,我们还是捋捋。

天底下所有的地方就是“天下”,天下有一个主子就是“天子”。天子把天下的土地分成若干份,交给自己的手下“诸侯”就是“国”。而诸侯们是没有也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用来打理自己的“国家”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国家,分成若干份交给自己的手下“大夫”管理,这叫做“家”。而为了削弱大夫的权利,保障自己的权利,所以只给了大夫的管理权,而没有给他实质上的权利比如兵权,因此大夫的领地才叫做“家”,有家长的意味。而诸侯是兵权的,因此他们之间是可以交战、联盟甚至通商。但只要不触碰“天子”的权利就行。

现在看来,战国时期颇像电影里的黑社会。天子是老大,诸侯是老二,你们之间爱怎么打怎么打,只要不影响我当老大的位子就行了。但是,他不知道的是,有一个“小弟”通过这种方式变得越来越强大,他就是秦,具体说,就是嬴政。

在秦国当上老大之后,为了杜绝后来人效仿自己,于是设立了“中央集权制”,直接就把那些“老二”变成了为自己打工挣钱的“小弟”。

而“中央集权制”的表面意思就是,中央拥有所有权利,亦即,帝国只承认一个天子,国家只有一个国家,说话算数的只有一个人——皇帝。所以,以前是秦王的嬴政,做上国家元首后,就不再称王了,而是“皇帝”。而那些以前的什么诸侯、大夫之类的角色,统统滚蛋,中央下派官员管理这些以前的“国”和“家”,这种关系,就是现在所说的直接跟中央挂钩的关系,而这种制度,就是“郡县制”。

这两种制度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,以前的诸侯或者大夫是可以世袭的;而现在除了皇帝是世袭的,其他的官员都不在世袭之列。所以又出现了官僚制和贵族制。

所谓的贵族制就是跟皇帝有血缘关系的本家,他们是可以世袭的;官僚制就是那些不能世袭的官员,而这些官员后来变成了与贵族针锋相对的“庶族”也叫“寒族”。

让寒族通过考试做官的方法就是“科举制”,这里就不细解了,您只有知道,至少在当时,科举制是最科学的一种选拔方法就行了。

而介乎于寒族和贵族之间的,我们就叫做“士族”。

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,贵族之所以能够做官,靠的是血缘关系。寒族之所以能够做官,靠的是拼命读书。而士族能够做官,靠的是家庭出身。

“士族制度”也叫“门阀制度”,这种说法来自于那些高官大门口的两根柱子。左边的柱子叫做“阀”用来注明自己的功绩,右边的叫做“阅”用来注明自己的经历。而这两根柱子都在门的两边,因此也叫“门阀”“门阅”。现在所说的“某某门”事件,以示其重要性,不得不说是从贵族的这些称谓移植而来。

重要的是,你要明白,在中国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要分个高低,因此门阀也有高低,高的就叫“望族”,门第也有高低,高的就叫“高门”。之所以出现望族和高门之分,是因为这些家族都是靠读书做的官,甚至是世代为官。也因为他们的名声很高,能够舆论左右,类似于今日之媒体,所以才有了保护他们利益的制度,这种制度,在历史中的称谓就是“九品官人法”也叫“九品中正制”

这当然受到了士族的热捧,因为这就意味着可以垄断做官的权利,可以保障自己后人的权利,这也成为了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中短暂存在的原因之一。但是为什么这种制度没有永世长存,或者说,没有实施下去呢?因为,他们遇到了军阀。

秀才遇到兵的直接后果,当然不是有理说不清,而是直接over掉。因为秀才有笔杆子,而兵却有刀把子。

这里的秀才就是士族,这里的兵就是军阀。

之所以大篇幅的介绍秦国以及西汉的制度,是因为士族就诞生于这种制度之中。

所以综上所述,士族就是一群靠读书混出来的能够舆论左右也能够世袭的官员,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,到了魏晋南北朝还专门立了法案保护这些人的利益。但没办法,有人干活且还算听话就行了。

好了,关于士族是个什么玩意儿的课就上到这里。

这很重要,了解了士族的作用后,才能够明白为什么三国必须由司马懿家族统一,也才能明白为什么众人要推举袁绍做盟军的大佬了。

而我们接下来的主角,袁绍哥俩也是士族,且还是门望高的士族

袁绍,字本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